1、第一学期结束布置寒假作业。每人收集关于家乡的风情民俗,可以拍照片、上网搜集图片资料,也可以通过观察访问写出文字说明。
2、开学后自由组合,分成小组,将收集到的资料汇总、挑选、整理,然后进行组内分工,组员各司其职,办一份手抄报。
1、高一第一学期,学生学习了汪曾祺的《胡同文化》这篇文章,初步了解文化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,而是渗透于生活中的某些形象具体的事物、耳闻目睹的现象或是集体参与的活动等等,它承载着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丰富的精神和情感。所以,学习文化不但能提高个人素养,而且能增强民族凝聚力。可以这么说,只有热爱文化才能热爱民族,只有热爱文化才能热爱生活。当然,要把这种知识转变为感同身受的认识,光学课本知识是远远不行的,必须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亲身体验。
我校的学生来自陕西的不同地方,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自农村,并且正值寒假,所以,“家乡”、“ 春节”、就成为同学们认识、了解、感受,进而热爱文化的重要场所和时机;收集、整理“ 民居民俗”就成为主要内容了。
风俗被誉为“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抒情诗”。它使抽象的民族感情得以丰富的再现。通过这次活动,学生不但了解了民俗,也了解了家乡;不但对传统文化更加理解和重视,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了。
2、分组办报的形势也回归传统,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活动,大家在一起分享收集的资料,即扩大了知识面,又培养了分工合作的能力,并且给有特长的同学提供了发挥的机会:能写的写,能画的画,能设计的设计。没什么特长的就搞杂务,做一些裁剪、粘贴、跑腿类的工作。每位参与的同学都有很强的成就感。







